河北邢台读者在城市书房享书香。新华社发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数字广告和营销等服务的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服务地域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公司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是全球排名第九(唯一入榜的中国企业)、国内营收排名第一的营销控股集团。公司不断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并在2022年示范基地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16家单体类基地中仅有2家)。公司荣登2021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第248位、《财富》中国500强第268位、2020年度北京民营企业百强第14位、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第1位。公司上市十年营收复合增速超55%,位居创业板前三,营业收入近年来均为营销企业之最,公司市场占有率达20.89%。
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完美世界”)是一家集影视、游戏、电竞、教育等多领域研发和运营的文化企业,旗下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美世界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推出的献礼巨制《光荣与梦想》,以编年体兼纪传体的艺术手法,再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壮丽史诗。该剧入选“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曾连续13天在中国视听大数据等各大榜单上蝉联卫视第一。完美世界加强旗下产品的文化载体功能,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协调发展,打造诸多融合国宝级文物、历史人文景观、优秀文化内涵的数字出版物,吸引年轻用户了解和热爱传统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大地之光》在沪首演。新华社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于1999年2月,2015年7月整体改制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书刊出版、印刷印务、新型实体书店、艺术品经营四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2021年,公司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各类奖项19项,包括正奖12项、提名奖7项,均创历届新高,其中《辞海》(第七版)获最高奖荣誉奖,《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全彩插图本中国风俗通史丛书”“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考工记〉名物汇证》获图书奖,居全国出版集团首位;118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首批公布项目(其中2021年完成出版15种,部分出版8种),15个项目获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6个项目获2021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均居全国出版集团首位。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4亿元,图书出版主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增幅达到9%;全年实现净利润1.51亿元。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为人民而创作、为时代而创作”,2021年,创作、出品了一系列新主流电影。重点项目《1921》《大城大楼》已全国公映,《望道》已完成制作,三部影片均入选上海市建党百年重点献礼影片名录。上影集团作为主要出品方,出品了《长津湖》《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父辈》《爱情神话》等影视项目,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全年上影共出品和参与出品16部电影、2部电视剧、7部动画、3部艺术短片、1部纪录电影,完成“京剧电影工程”1部,像音像工程11部地方剧目、11部有声剧,译制院线电影13部等。据统计,2021年集团实现营收23.79亿元,增幅45.42%;实现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增幅61.67%。上影集团坚定为内容创作生产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旗下联和院线共有影院734家,覆盖30个省,院线年度票房收入33.21亿元,全国院线排名第三。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哈游”)是2011年创立的一家科技型文创企业,陆续推出了“原神”“鹿鸣”“未定事件簿”等原创IP及互联网产品,受到全球用户的喜爱。截至2021年末,米哈游全球员工已超4000人,营收超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营收约占50%以上),纳税超18亿元,是上海市创新创业政策带动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创企业。米哈游在3D卡通动画引擎技术研究与开发、游戏云技术研究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动画“智能化”制作等技术研发领域,实现了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输出质量达到行业高级水平。米哈游立足于原创IP的长线、精品化运营,把文创产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打造民族原创文化精品。2020年9月推出的旗舰产品《原神》,具有15种语言版本,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同步发行。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优质内容实现拉新、垂直领域促进活跃、品效电商完成变现等模式,实现百视TV超常规发展。2021年,公司总资产达436.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0.7亿元,归母净利润18.6亿元,现金流超21亿元。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用户基础优势,线上业务汇聚亿级规模用户,其中,BesTV融合渠道平台服务6012万IPTV业务用户,8340万OTT业务用户,付费电视有效用户达5600万,互动点播用户达1907万。东方购物会员总数为1150万。公司旗舰产品百视TV依托“内容+服务”双核驱动,深度打造主流传播平台,截至2021年底,百视TV月活用户超1000万,商品交易总额达4.72亿元。
在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新街村芦笙节上,村民在跳竹竿舞。新华社发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度,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利润总额41亿元,总资产648.72亿元,净资产403.09亿元,集团连续13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位列2021“全球出版50强”第9位,总体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新闻出版业持续保持第一。
公司内容生产成果丰硕,大力实施文学、学术、科普、教育四大原创工程,系统推进《中国长城志》《中国运河志》《江苏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等大型出版工程,荣获各类国家级荣誉近130项,全年零售超10万册的一般图书35种,开卷零售市场实洋占有率居全国第二,3家出版社年利润超亿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集团全面推进实体书店建设,2021年新建实体网点72处,相继打造覆盖全省的8个文化新地标,形成总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线下文化服务空间。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全省广电网络基础上,于2008年7月组建成立的省级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曾两次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连续十二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1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5868.76万元,较2020年增长11401.9万元。一年来,江苏有线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做大做强“有线+”特色文化内容生产,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新观看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在全国省网中抢先推出“学习强国”电视端——“强国TV”,上线“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史学习教育专区和“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VR电视馆。进一步深化“新屏战略”,构建“政务+商务+剧务”特色,推出“红色基因·精神永续”党史空中课堂100讲,以“家乡号+视界号+自制号”内容运营为基础,全年在线发布稿件数超过10万条。
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把庆祝建党百年宣传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出30余项精品项目。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播放量超30亿,实现主题宣传“破圈传播”;《无声的功勋》获中央网信办网络“十佳精品”称号;《致敬百年风华》《百年党史青春说》获评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落实中宣部推进县融中心建设和“一省一平台”要求,作为唯一省级技术支撑的荔枝云平台,布置了90多个新媒体处理工具,为全省64家县融中心提供先进技术服务,通过“一键推送”等功能,及时传播权威声音。集团有效应对诸多挑战,整体经营稳中有升,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6%。聚焦聚力主题性文化内容产品,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电影《守岛人》以“人民楷模”王继才为原型,有力弘扬了爱国奉献精神,荣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产业集团,也是国内领先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媒体运营商,两次被中宣部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称号,2020年、2021年连续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1年,全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05.69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合并净利润10.28亿元,同比增长7.1%;截至2021年底净资产159.33亿元,同比增长4.3%。全面参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承建的多个项目入选省、市、县级典型应用案例,以“引才云”为主要应用场景之一的“浙里人才管家”项目成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上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视端,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打造特色融媒矩阵,建设智慧广电5G融媒应用平台,5G融媒电视业务已在8个省份落地合作。策划制作中央文资办立项的国家级融合发展项目《最江南》等一批原创内容。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深挖“重要窗口”政治资源,彰显“红色根脉”优势,出版《红船起航》等70余种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出版物,5个项目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回望建党百年”“记录小康工程”专项资助项目。集团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集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形成了“1+4+N”的数字化建设规划方案,启动实施浙版大数据中心、火把知识严选平台、钱塘鸿书平台、浙教云数字教材智慧教育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互联网创新业态取得较快进展。2021年合并营业收入135.23亿元,利润总额16.13亿元,净资产204.38亿元,在《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图书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位居前列。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践行文化强国战略,以主旋律引领和多样化发展的影视内容创作生产和全球传播为核心主业,以第一或唯一出品方出品并播出(上映)的影视剧10部,其中《我们的新时代》《绝密使命》2部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同时影视生态产业、职业教育、文创基地等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270.24万元,净利润41293.27万元,净资产673879.14万元。内容创作上,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建党百年等主题主线,创作播出多部主旋律题材剧,《绝密使命》《我们的新时代》《觉醒年代》(联合出品)等破圈热播,成为主旋律国民热剧。
华策影视坚持国际影视市场的深耕细植,已将10万小时优秀华语作品发行授权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新媒体平台建立国际传播宣发一张网,华语影视联播体“华剧场”账号达50个、海外用户达1000万人,《锦绣南歌》《长歌行》等剧荣获国际艾美奖等国际奖项。华策影视专注人才培养,独立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影视类技工学校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的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华策电影学院”相继开学,为文化强国建设培养优秀影视职业人才。
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45.38亿元、净利润6.94亿元、归母净利润2.88亿元;通过提质增效及业务结构优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公司总资产150.67亿元,所有者权益87.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5%,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整体实力位居国内报业品牌第一,继续稳居省级党报集团品牌第一,再次入选2021“亚洲品牌500强”,并获得“亚洲报业10大品牌”称号。媒体融合传播能力国内领先。公司拥有媒体16家,打造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等3个移动客户端,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共享联盟”,形成“一核多平台多集群”媒体新格局,新媒体用户规模1.74亿。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8亿元,安徽省人民政府持股100%。控股子公司皖新传媒为全国发行业首家A股整体上市企业。该公司12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连续16次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出版政府奖”“韬奋出版奖”等荣誉。
2021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注重守正创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61.3亿元、净利润6.3亿元、年末净资产138.6亿元。公司连续8年蝉联全国发行行业总体经济规模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点读物发行服务创新体系,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材料发行1134万册,位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新业务收入在文化主业中占比45.7%。教育信息化中标额突破10亿元,文化电商收入增幅79.9%。
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不断以改革为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融合为路径促进全面转型升级、以党建为统领形成坚强政治保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3.56亿元,同比增长0.02%;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长5.05%;总资产390.08亿元,同比增长10.76%;净资产214.28亿元,同比增长8.48%。集团在全国同业中率先实现文化全产业链布局,组建江西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补齐了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排名再度攀升三个位次,整体排名居全国第三;实洋品种效率为1.96,位居全国第一;电商销售实洋占有率位居全国第四,同比上升两位。集团旗下三家出版社入选“2021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社会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获国家级大奖、入选各类国家级出版项目208项,同比增长71.9%;第十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1年度出版集团合并营业总收入12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3%;合并利润总额16.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3%。各项指标继续位列全国出版集团第一方阵。2021年,6种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位居全国省级出版集团第四位;47个项目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位居全国省级出版集团前列。在“走出去”工作中,全年输出版权180种,入选国家级“走出去”工程54种;“文化出海(趣味中国)”项目被中宣部和商务部等6部委列入重点。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聚焦主业主责,推动业态创新,主动改革求变,充分展现出国有文化企业的使命担当。截至2021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20.43亿元,同比增长8.54%;全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226.76亿元,同比增长3.17%;实现利润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0.85%。
集团坚持以优质出版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策划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山河传》《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等重点主题出版物,发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学习教育图书546万余册。全年版权输出签约130余种、海外出版图书88种。策划打造的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点播量超过1700万。旗下电商平台云书网打造基于客户消费需求、突出文化服务特色的“+生活”场馆式新型服务模式,订单图书类占比超50%。重塑新华书店文化消费服务场景,启动30余家新华书店门店服务场景重塑工作。高标准启动版权智库、智慧教育、研学文创等创新业务。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经营生产两手抓,主营业务逆势上扬,全年营业收入113.3亿元,同比增长8.18%;净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长5.23%;净资产152.6亿元,同比增长3.07%。荣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连续十三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湖南企业100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第一方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中南传媒坚守出版主业,以大书、好书、精品书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国家级大奖与项目数量均居全国地方出版集团前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和《忠诚——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入选2021年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思想史》等10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全年输出版权314种,6家出版社进入年度“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中南传媒实洋占有率全国第四,新书市场实洋占有率全国第二。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做强做优主流舆论。“头条工程”建设方面,芒果TV常年首页首屏置顶飘红“学习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报道专区,播放量超59亿。重大主题宣传方面,围绕“建党百年”主题主线,在芒果TV特别推出“建党百年”频道,打造《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闪耀的平凡》等20多部主旋律正能量精品力作。芒果超媒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方面,快乐购搭建“芒果振兴云超市”,用内容电商直播带动县市乡村景区销售规模超5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经济效益方面,芒果超媒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3.56亿元,同比增长9.64%。自主打造的芒果TV国际App用18种语言推荐了100多部优质华语文化类纪录片,下载量超过6100万,覆盖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
贵州黔西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岳红霞(左)带领学生进行迎新年剪纸创作。新华社发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突出宣传文化主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力投身党史学习教育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累计发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要学习资料1000多万册,及时满足了全省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2021年,公司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实现总资产249.95亿元、净资产118.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8.93亿元、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0%、7%、22%。2021年,集团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630余万册的印制发行任务,其中小学版、中学版发行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编写19科国家课程教材,数量位居全国地方出版集团前三。自主开发的粤教翔云平台覆盖全省1.8万余所学校,用户近1300万。牵头起草的《中小学数字教材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列入国家新闻出版业2021年第一批立项行业标准项目。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多年来立足广西特色,持续发展壮大出版主业,积极引领全民阅读,获得国际卓越奖、博洛尼亚最佳出版社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世界级、国家级重要奖项50多项,获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2021年,集团资产总额904762万元,同比增长14.01%;实现主营收入476388.6万元,同比增长14.72%;实现净利润69033万元,同比增长30.13%,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递增。2021年,集团共出版4504种出版物,同比增长105种。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5项、先进出版单位奖1项、优秀出版人物奖1项,获奖数在地方出版集团中位居前列。4种图书获第八届中华印刷大奖;6种图书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发行重大主题出版物770多万册,创历史新高。发行《红色传奇》读本575万册。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全年发行图书92.23万种、60797.97万册,其中发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和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各类出版物合计1040种、1746万余册。集团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5.2%;净资产138.4亿元,同比增长7.4%。
四川新华打造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文轩网”,销售规模从2016年的19亿元增长到2021年44亿元,全年线上销售是线下销售的3倍,稳居国有图书电商第一位、全国图书电商第三位。扶持实体书店多业态发展,一批书店入选全国最美书店。从2019年开始举办的“天府书展”跻身全国四大书展。建设行业领先的出版物协同交易平台,与全球近1500家实体书店、馆配商和网店形成合作。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曲江文化产业集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投资创作生产了一批优秀文化产品。投资的火箭军题材电视剧《号手就位》热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大浪淘沙》登陆多家卫视,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大现实题材剧《功勋》四星联播。全年出版图书达2270种,《栖息地》等图书荣获第三届丝路文学奖,广播剧《春桃满园》《祖国知道我》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优秀广播剧展播。曲江文化产业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4.2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72.77亿元),净利润4.08亿元,净资产214.16亿元。全年累计投资、担保、并购重组的文化类项目金额达到192.39亿元,占比达69.88%,实现双效统一,持续站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大唐追梦》水舞光影秀等精品演艺,已然成为陕西西安旅游的新名片。全年举办100余场文旅体育活动。
文字整理:温源、姚亚奇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10版)
隐匿意识:苏醒的征兆?******
隐匿意识:苏醒的征兆?
撰文 扬·克拉森(Jan Claassen) 布赖恩·L.埃德洛(Brian L.Edlow) 翻译 臧迪
昏迷病人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看上去早已失去了意识。但科学家发现他们大脑深处潜藏着隐匿的意识,这很可能是他们能否苏醒甚至康复的关键。
1.神秘的昏迷
一个医疗小组围在玛丽亚·马祖尔克维奇(Maria Mazurkevich)的病床四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而她却什么都没做。7月里炎热的一天,30岁的马祖尔克维奇被哥伦比亚大学纽约长老会医院收治入院。在入院前数日,她在家中突然丧失了意识。起因是大脑血管破裂,出血区域对她大脑的关键区域造成巨大压迫。彼时,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小组正在寻找能表明马祖尔克维奇可以听到他们的任何迹象。她当时还需要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生命体征平稳,但没表现出任何具备意识的迹象。
马祖尔克维奇的父母也在她的病床边问道:“我们能和女儿说话吗?她听到我们说话了吗?”但她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在两位作者中,克拉森医生是马祖尔克维奇医疗小组的成员。当他要求马祖尔克维奇睁开眼睛、举起两根手指或者动动脚趾时,她一动不动。她的双眼也不会跟随视觉线索移动。然而,她的亲人仍认定她还“在那里”。
马祖尔克维奇确实“在”。医疗小组给她做了脑电图(EEG)——通过在头部放置传感器来监测大脑的电活动,同时要求她“持续开合右手”,然后“停止开合右手”。尽管马祖尔克维奇的手没有任何动作,但在两种命令下,她的大脑活动模式表现出了差异。大脑的反应清楚地表明,她察觉到了这些指令,并发现这两种指令是不同的。此后大约过了一周,她的身体开始跟上大脑的步伐。伴随着细微的反应,马祖尔克维奇开始渐渐苏醒过来。不到一年,她几乎完全康复了,身体和认知能力都没有出现重大缺陷。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药剂师。
2.隐匿的意识
马祖尔克维奇的经历展示了“隐匿意识”(covert consciousness)的存在:一种大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解外部世界、身体却没有反应的状态。当医生使用先进的脑成像方法或复杂的脑电活动监测技术,对表现为昏迷或其他无反应状态的病人进行评估时,高达15%~20%的病人能表现出具备隐匿意识的迹象。但多数能探测到隐匿意识的技术和方法,直到近期才得到完善。
这些方法正在改变我们对昏迷和其他意识障碍疾病的理解。而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对于早期就发现拥有隐匿意识的病人,最终能完全恢复意识和认知功能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是在几十年前,这些发现可能会让绝大多数神经科医生和神经科学家大吃一惊。由此可见,识别这种隐藏的意识状态,以及研发如何与处在这种状态的病人交流的方法极为重要。
昏迷病人的标准定义为无意识、无法被唤醒、没有任何知觉或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迹象。与处于深度睡眠中的人相比,由严重脑损伤导致昏迷的病人可能看起来并没有差别,只是大多数昏迷的病人不能自主呼吸,需要依靠呼吸机和人工气道的辅助。
一些人认为陷入昏迷很容易恢复,或者反之,认为昏迷后,人就进入了一种“活死人”状态——这两种极端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对于这种现象,电影、小说等作品对于昏迷的通俗描述或许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例如,在电影《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饰演的新娘突然从长期昏迷中醒来,在没有任何喂养管辅助进食的情况下,她看起来营养充足、状态良好,在数小时内就完全恢复了体力。然而,现实远比电影情节更具挑战性,昏迷病人漫长的康复之路,总是伴随着各种频发的医疗并发症、身体机能退化等问题。他们恢复的进程在缓慢地小步前进,但也不得不走上许多回头路。严重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通常需要留置胃管以获取营养,接受气管切开术以通过颈部的人工气道呼吸,而后还要经历数周至数月的康复阶段。但身体恢复的过程总是多变且不可预测,即使对于像马祖尔克维奇一样最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对昏迷病人过于悲观的看法也是不准确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所有这类病人都注定无法从昏迷中苏醒,直到最终离世,或者他们即使活下来也会伴有严重残疾。但对于一些病人而言,即便经历了长时间昏迷,他们仍有可能恢复意识、沟通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昏迷和意识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医生注意到,一些昏迷的病人睁开了眼睛,但没有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许多此类病人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至离世,这使得一些临床医生认为,一旦以这种方式失去意识,就不可能再恢复。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永久性”植物状态的病人恢复意识的报道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不同于昏迷,在植物状态下的病人可以睁闭双眼,但他们仍然无法做出自主反应。这些报道推动神经重症监护和康复医学领域发展出了更精细的分类,比如微意识状态。这一状态的特征是具备非言语反应,比如用眼睛追踪物体,或间歇性遵从指令。医生发现,病人的预后与所处的这些状态有关。例如,从植物状态转变为微意识状态的病人进一步康复的可能性更大。
在重症监护室,能及早发现并预测意识恢复往往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通常家属需要在病人受伤后的10~14天内决定继续还是停止生命维持治疗——此时外科手术是支持长期辅助呼吸和临床营养的必要治疗方法。此外,对于隐匿意识的诊断还可能会影响照护目标、疼痛管理、临床医生和家属的床旁诊疗操作和护理行为、抑郁和焦虑管理等相关的临床决策。
3.理解和诊断
那么对于临床医生和病人家属,要如何理解隐匿意识呢?我们可以从闭锁综合征的视角来了解一些概念。闭锁综合征的病人可能保留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认知,但无法支配身体执行大多数运动动作。这一病症说明了仅基于运动功能去判断意识、思维能力和情绪表现的局限性。1966年,神经病学家弗雷德·普拉姆和杰罗姆·波斯纳在他们的专著《昏迷和木僵的诊断》(The Diagnosis of Stupor and Coma)中创造了术语“闭锁”。他们将大仲马的经典作品《基督山伯爵》中的诺瓦蒂埃·德·维尔福描述为“一具有着灵动双眸的尸体”。在临床实践中,闭锁综合征的病人通常无法移动他们的四肢,但许多人可以稳定地控制他们的眼球上下移动,从而响应口头指令。一些病人也能眨眼或者做出其他细微的面部运动。
以闭锁状态生活的体验,被《ELLE》杂志的编辑让-多米尼克·博比生动地描绘了出来。1995年,让-多米尼克·博比突发中风,中风阻断了从大脑运动皮层到脊髓和四肢的信号传递,也导致他失去了说话和移动四肢的能力。此后,他开始用眼球的移动来与他的语言治疗师交流,并撰写了一本回忆录——《潜水钟与蝴蝶》(于1997年出版)。这本书捕捉到了闭锁综合征病人可能会经历的恐惧、挫折和希望。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处于闭锁综合征状态的病人曾述说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
而隐匿意识状态的病人完全丧失了外在的运动反应,远甚于闭锁综合征的病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也丧失了内心世界。2006年,美国西安大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阿德里安·M.欧文和同事检测了一名有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年轻女性,该病人拟诊为植物状态。医疗团队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对她进行了评估,该技术是通过追踪大脑中的血液动力反应来显示脑中的激活区域。在扫描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求她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或正走过自己的房间。令欧文和同事惊讶的是,这位女士的大脑活跃程度与健康志愿者相当。而对比网球任务与步行任务,她的大脑活动模式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这表明她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大脑活动模式。
此后,临床医生在世界各地的病人中发现并确认了隐匿意识的存在,而这些病人有着不同类型的脑损伤。2017年,麻省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收了一批严重脑损伤病人,他们看起来对外界毫无知觉,但临床医生却在他们身上同样发现了隐匿意识。这表明隐匿意识不仅会发生在病人昏迷数周之后,也可能发生在近期受伤的急性期病人身上。为了诊断隐匿意识状态,临床医生使用不同的行为任务,比如要求病人开合双手,或者想象自己正在游泳,同时他们借助脑电图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记录病人在执行这些任务时的脑响应。尽管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的多个研究小组已经能再现这些脑响应。具有隐匿意识的病人在被要求移动身体部位或想象做某项活动时,可以有意地改变他们的大脑模式。但从表象上看,他们的身体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试图完成指示运动的迹象。
然而,我们对这种认知功能超过运动表达的状态仍然知之甚少,而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也都有局限性。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在一些后来恢复意识的病人中检测到有意的大脑活动。同时,这两种技术还可能受到镇静药物的干扰,而镇静药物是保障大多数危重病人安全或舒适的前提。此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常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房。这意味着,想要做磁共振扫描,就需要将身体状况不稳定的病人从重症监护病房转移到机房中,这一过程很可能会置他们于危险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磁共振成像的重复测量过程并不容易,因此它只能提供短时间内病人意识水平的快照。脑电图的设备倒是可以经常放在病床旁进行检测,它能在不同的时间内捕捉意识水平的快照——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重症监护室里其他医疗设备产生的电子噪声会影响脑电图读取到的信号,导致测试反映的是伪迹而不是真实脑活动。
尽管这两种方法仍然需要改进,但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它们可以用来诊断隐匿意识,它们也已经在美国(2018年)和欧洲(2020年)的临床指南中得到认可。如我们研究小组在2019年发表的工作所展示的(2022年也再度证实),如果能在病人脑损伤后的早期探测到隐匿意识的存在,就可以预测病人在随后也能出现意识恢复的表现。预测还可以具体到行为的恢复、长期功能的恢复以及恢复的速度。而在此类研究突飞猛进的基础上,一群科学家于2019年共同发起了“昏迷治愈行动”。这是一个由神经重症监护学会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引导医疗资源和公众关注这一疾病,达成研发促进意识恢复新疗法的目标。
神经病学家正尝试开发一种测试手段,用来判断哪些病人可能处于隐匿意识状态,从而为选出的病人做进一步的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虽然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正在努力开发这种筛查方法,但进展缓慢。这是因为隐匿意识出现的结构和功能性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具体需要寻找些什么。最近的研究表明,脑损伤切断了丘脑——一个在身体和大脑之间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息的区域——与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这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而,导致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却具有隐匿意识的,可能并非单一类型的损伤,而是多部位出现的多种损伤的组合。严重脑损伤病人的意识水平会经常波动,也使得检测隐匿意识的临床工作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意识水平的波动意味着单次评估可能会遗漏重要的信号,因此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测试。
4.与昏迷者沟通
基于最近有关隐匿意识的发现,研究人员正试图借助脑机接口设备与这些病人重新建立联系并进行沟通。当医生要求病人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光标时,这些设备可以记录病人大脑的电活动。通过“训练”,计算机将“学习”识别病人试图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移动光标时脑中产生的生理信号。一旦训练完成,脑机接口设备就可以通过识别大脑模式来帮助病人用意念控制光标。这些病人甚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选择字母,实现拼写出单词。
显然,脑机接口设备将是隐匿意识病人与外部世界沟通的理想途径。但若想使用这种技术,还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那些急性脑损伤病人而言。这些病人的持续注意能力可能已受到损伤,因此长时程的脑机接口训练通常不太可行。此外,重症监护室繁忙嘈杂的环境也不是进行脑机接口训练的理想场地。回到本文开篇描述的案例,尽管马祖尔克维奇具有隐匿意识,而且她最终恢复情况极好,但她在当时也没能激活脑机接口,实现与医疗团队或家人的沟通。
事实上,隐匿意识病人与外界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几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马丁·蒙蒂曾研究过一组无行为反应的病人,他尝试用磁共振成像法判断他们是否具备隐匿意识。蒙蒂想探究的是,通过识别不同的功能性磁共振激活模式,判断病人是不是可以准确地回答出“是”或“否”。这项工作需要实时地分析成像数据,因此需要协调大量不同种类的技术。参考欧文在2006年的研究,蒙蒂也让病人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或者正走过自己的公寓。不同之处在于,蒙蒂并非单纯地寻找大脑活动的信号,他更想知道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是否好到可以做出准确的应答。他告诉病人,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么就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就想象正走过自己的家。最终,蒙蒂在研究对象中识别出一位能使用这种方案进行稳定交流的病人——他创建了一种大脑活动模式用于回答“是”,另一种模式用于回答“否”。尽管对于这一方案能否扩展到更广泛的应用还存在疑问,但他的研究表明,与处于隐匿意识状态的病人进行沟通是可能的。
若想进一步改善与隐匿意识病人的沟通,需要在床旁使用可靠的工具来识别他们。目前,许多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更先进的沟通技术,比如脑电图技术,因为它更容易纳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常规中。而在使用脑机接口设备时,也可以结合大脑活动信号之外的生物信号,比如心率,这样就可以通过算法解码病人控制计算机的意图,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对隐匿意识的诊断和探索,除了能解决救护危重病人这一紧迫的问题外,还具有探索人类心智的潜力。意识是我们之所以为人这种体验的根本,但在隐匿意识状态下,意识与行为却是分离的。那么隐匿意识病人的内在精神生活是什么呢?可以说,对隐匿意识的检测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对个体人格和自主性的抽象理解。目前,我们还无法通过脑机接口与隐匿意识病人进行深入交流。而迄今为止,那些恢复了沟通能力的隐匿意识病人在之后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记得有隐匿意识的经历。比如,马祖尔克维奇并不能回忆起她在重症监护室昏迷那段时间里的任何事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隐匿意识的经历仍然是一个谜。
但不管隐匿意识的发生机制如何神秘,医生都必须利用所有可用的技术和资源,在那些似乎没有任何反应的病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意识存在,这是对医生的道德约束,它并不神秘。在“昏迷治愈行动”的引导下,增加获取这些技术和资源的机会已是医学界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挑战。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所有隐匿意识病人都能为自己发声的未来。
(本文译者臧迪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意识缺失状态的神经基础、意识障碍的神经影像诊断与神经调控治疗)
(图文由《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4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